Home 想要簡單卻高效的生活嗎? 五個有關簡化生活,時間管理的法則
Post
Cancel

想要簡單卻高效的生活嗎? 五個有關簡化生活,時間管理的法則

You can do anything, but you can’t do everything.

每天被一大堆事務包圍,覺得喘不過氣忙不過來嗎?或許你可以試試簡化你的生活, 今天要介紹一些前人所觀察歸納出的一些法則及心理現象, 將其應用在生活中,幫助我們簡單生活卻不簡單。

帕雷托法則(Pareto principle、80/20法則)

80% of consequences come from 20% of the causes.

80%成果來自20%的原因,在許多地方都能用上這個法則,比如全世界的財富分配,大部分的財富集中在少數有錢人手中; 公司的大部分的利潤來自與少部分的客戶或產品。

所以我們能做什麼呢?就是要找到那最重要的20%的事情,就能省下80%的時間與精力,達到足夠滿足的結果, 不去追求完美,將擁有更多的資源能去從事其他的工作、興趣及夢想。

這也是簡單生活的核心,在生活各個面向上都只將心力首先花在最重要的事務上, 不管是工作項目、客戶、人際關係、擁有的物質、從事的興趣、接收的資訊等等, 你可以做任何事情,但不能全部的事情都做

帕金森定理(Parkinson’s Law)

Work will expand to fill the time allotted for its completion.

我們有多少的時間完成一項任務,我們就會花多少的時間完成,這就是帕金森定律。 當我們給一項任務一天的時間來完成時,我們就會花到一天;如果你有急事,2個小時後必須要離開,要 那你就會神奇地在2個小時內完成工作。

所以我們能做什麼呢?可以為你的任務設定合理的時間及截止日期, 就像我之前在掌握這3個原則,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代辦清單系統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,待辦清單中的事項必須要有截止日期,否則你就是拖拖拖,拖到最後一刻可以完成的他的時候才去完成。

Carlson’s Law

Interrupted work will be less effective and will take more time than if completed in a continuous manner.

如果一件任務被中斷多次,它所花的時間講比起一次做完更多。 這本書: 《Deep Work深度工作力:淺薄時代,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》就是專門再講這一個主題的書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~

所以我們能做什麼呢?去除所有可能會干擾你的專注時間的事物,利用意志力來限制自己是不明智的決定, 不如打造一個去除分心事務的環境,比如把手機放到離工作區域遠一點的地方,在家規劃出一個專門用來工作的區域等等, 或是使用像是番茄鐘工作法來幫助自己。

最近我在家或到處遊牧工作的時候,除了咖啡廳,也會選擇去圖書館工作,把自己沈浸到一個無法分心的環境, 順便重溫以前當學生的感覺,也能看看學生妹子😎

Illich’s Law(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、邊際效用遞減)

Productivity decreases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continuous work.

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

生產力是會隨著工作的時間跟著下降的。

所以我們能做什麼呢?休息!我們的能量有限,不管是身體、情緒、心理還是精神, 都應該有個使用及恢復的週期,Work hard, Play hard!

延伸閱讀:

Laborit’s Law(The Law of the Least Effort、最小努力原則)

人會採取可能耗費最少勞動的行為,來完成特定任務:即,將必要之努力最小化。

這就是我們的本能,節省能量來完成任務,以提升我們的生存機率, 並且會傾向從事一些會獲得立即滿足的行動,比如說吃垃圾食物(立即取得高熱量)、 滑社群應用程式(立即得到一些社交互動或資訊)、看劇耍廢(立即獲得感官娛樂刺激)。

所以我們能做什麼呢?每天先從最困難最重要的事開始,並且在完成任務後,給自己立即的獎勵, 這也是在《原子習慣》一書中所提到的養成習慣四步驟框架中的獎賞部分。

延伸閱讀:

結論

前兩個法則都跟不要太多有關,做的少但卻不一定成就的少, 知道自己的目標,找出最重要的事先做,專注並適當休息,養成習慣, 如此一來不只能更高效也能減輕壓力。

簡單生活,不簡單,首要重點是知道自己的目標,找出最重要的事,祝大家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!掰掰~👋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房間DIY改造: 地板篇

房間DIY改造: 工作區域篇,我需要一張升降桌嗎?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