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上篇[讀書筆記] 金錢心理學: 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,學會聰明花費 (上) 談完部分的內容之後,今天在這把剩下講完吧~
大綱
以下為這篇文章的大綱
- 定錨效應
- 稟賦效應
- 期望公平
- 太在意價格
- 總結及我如何利用以上現象來設計自己
定錨效應
我們首先先來看一個實驗,請一群受試者回答一個問題: 非洲國家佔聯合國國家的百分之幾?大部分人對這個答案的數字都沒什麼概念, 但這實驗讓受試者在回答之前,先轉一個被設計過轉盤,這轉盤只會出現25及65這兩個數字,結果發現轉到25的那群人,回答的答案平均是; 而另一組則是!
沒有任何原因,我們就是會受到環境影響,會被最一開始的資訊影響,這就是定錨效應,哪怕他毫無意義,毫無邏輯。
而這些資訊從哪裡來呢?除了在環境中不小心跑進來的之外,主要還有其他兩種,自己過去的經驗以及跟著大眾的腳步。
自我因循
問你一瓶可樂多少錢?大概30塊,為什麼定這個價呢~其實也沒有什麼理由,就是因為過去我們看到的價格就都大概是這樣, 人們會相信自己也是天經地義的事,只是有時自大就是這麼來的。
從眾
在《影響力》一書裡,說明了許多我們人類做出決策、行為時,會受到許許多多各種因素的影響, 而其中一個就是從眾,尤其是當我們對一件事物越不了解,所知的資訊越少時,就更容易跟著身邊大眾的行為一起行動, 畢竟我們人是社會性的動物,一般來說,我們不希望被說成是特立獨行、不易合作、自私自利,我們會希望融入群體之中。
稟賦效應
我們會對於我們擁有的東西,賦予它更高的價值,這就是稟賦效應,可能是我們對它了解的更多,知道它的價值; 或者我們對它投注的心力越多,就更加愛它.
所以舉凡像是免費試用、體驗,拍得讓你身歷其境的廣告,都是讓你有種擁有那事物的錯覺,好像你願意掏出更多的錢.甚至是競標, 當你一直是最高價的暫時得標主時,你腦中可已經有了各種拿到東西後的幻想,在最後一刻被別人出了更高價時,你可能就腦衝再給它加價下去。
而從另一面來看,因為我們我們所有的事物估值較高,所以比起獲得,我們也會盡量避免失去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,即便它們客觀上的價值是一樣的.
損失趨避
讓我們來玩個遊戲,擲一面硬幣,正面的話你可以獲得十萬塊,反面則需要付出十萬塊,你會想參加嗎~
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參加,因為失去十萬塊的痛苦大於得到十萬塊,使得原本從理性經濟人眼裡看來參不參加都一樣的事產生了變化, 所以就會有人股票賺一點就獲利了結,而套牢很久卻都不賣,有獲利怕又還回去所以趕快賣掉,而虧損只要不賣,就不算損失,一張不賣!奇蹟自來!
期望公平
我們人類喜歡公平甚於自利,先來看看以下這個實驗吧~ 實驗中請來兩個人,並給他們一筆錢要他們分配(比如說100元), 其中一個人可以決定要如何分配,而另一個人可以選擇接不接受,但要是不接受的話,大家都沒錢拿~當提議方提出50:50的時候, 沒有問題,很公平,但當提議方提出90:10的時候,另一個人卻會選擇拒絕,就算拿到10元比起什麼都沒有還要好,但他還是拒絕了!
在《社交天性》一書裡有說到, 社會獎賞跟生理獎賞對我們的大腦來說,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!我們渴望著兩者,也有類似的神經迴路, 社會性獎賞就是比如說上面提到的公平、信任、被認可、被讚美等等,而生理獎賞就像是吃飽喝足、得到十萬塊, 因此我們會選擇公平而不是10塊錢,因為對我們人類來說,公平也是有某種程度的價值的。
另外還有哪些地方有這種重視公平甚於實際效用的出現呢?比如說雨天雨傘漲價,讓你寧願淋雨,也不願花一個錢來獲得遮風擋雨的效用; Uber在颱風天漲價,也可能讓你不叫車!因為他們不公平!趁火打劫,剝削我們!儘管這些花費會帶來好的實際效用。
太在意價格
當我們對一項事物了解的越少,或者可以得到的資訊無法量測時,我們能仰賴的資訊就可能只剩下價格, 所以有時會有越貴就是越好的迷思,一晚只要500的五星大飯店你敢住嗎?一隻大龍蝦只要500你敢吃嗎~
我們喜歡確定可量測的事物,面對太未知或負責難以衡量的情況時,會去找個相對簡單的指標來做判斷, 像是我們的人生好難好複雜,不知道要做什麼該追求什麼,所以有時就陷入賺越多錢越好的情況中,變成太過於只追逐金錢。
總結
看完這本書後,知道了如此多人類行為可能會不理性之處,唯有先察覺到,才有辦法做改進,又或者是不需要改進, 只是可以利用這些心理因素,來讓我們花費所換得的快樂可以最大化。
看完這本書之後的我,如果未來有出去旅行的機會,可能會更多地選擇將行程的花費預先的支付掉,如此一來在旅行當下, 你可以不用感到付錢這個動作的痛苦,將心思好好地集中在這躺旅途的體驗上,像是購買度假村的吃到飽方案, 你就不會在游完泳之後,是否要在海灘邊點個點心飲料間猶豫;也不會在晚餐時,怕太貴而不敢開瓶紅酒來喝, 雖然吃到飽方案整體下來的花費可能會更多,但卻能換來更好的旅遊體驗。
相反地,在平時,也許你會想體會到更多的付錢之痛,這樣你才不會多做了一些無謂的消費,所以我在每次要付錢時,不管是用現金、 信用卡還是行動支付,當下就會拿起手機來記帳,除了放大了花錢的感受,也讓花錢變得更加困難一些。(我如何記帳的可以參考我先前的文章: [Google Sheet]我如何利用Google表單來記帳
另外如果你本來想買什麼沒用的小廢物,如果忍下來的話,可以把省下來的錢記到另一個帳戶中, 可能是旅行呀、買房,或其他你的夢想上,讓自己省錢的習慣有更多的動力, 帶來一些立即的滿足回饋,在《原子習慣》中說到,想要改掉一個習慣, 就要讓它難以去做,想要培養一個好習慣,就要讓這個習慣有獎賞。
這類研究,是屬於一個叫做行為經濟學的領域,與經濟學不同的是,在經濟學裡, 假設了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是理性的,像機器一樣,一定會符合自身的最大利益來做決策, 然而結合了心理學,希望能有更準確,更貼近現實的模型來描述各種經濟決策。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